李嘉诚卖港口触碰国家利益红线 97岁的李嘉诚,他的办公室里挂着左宗棠那句“发上等愿”的祖训,看起来很有志向。但另一边,他却在签一份价值228亿美元的卖港口协议,把港口卖给了美国的贝莱德财团。 长子李泽钜继承下来的港口帝国,现在好像在往美国那边倾斜,而小儿子李泽楷却在北京跟高层有说有笑。这次交易一旦完成,巴拿马运河的控制权可能会被美国人拿走,到时候中国的21%货轮可能就得面临过路费涨到原来的三倍了。 当《反外国制裁法》这个大招在香港落地的时候,李家两代人的打算就已经有点悬了,感觉他们的算盘珠子都快掉到太平洋去了。 4月2号之后,李嘉诚家族还能不能顺利拿到这288亿美元的现金全身而退呢? 李家的商业帝国撞上了国家的利益红线。 根据彭博社的消息,香港的长江和记实业公司还是会按原计划,把巴拿马的两个港口卖给贝莱德集团,这笔交易预计会在4月2号之前签好协议。
外资控制中国六千万吨海运通道 这就相当于两个掌控全球6%海运命脉的关键港口,咱们每年有6400万吨货物得从这儿运出去,以后可能会被美国的企业拿去,美国还能用所谓的“长臂管辖权”来卡我们的货物出口。 这事儿怎么看都透着一股子不对劲儿:贝莱德董事会里坐了三个前五角大楼的大佬,而他们的CEO芬克在向白宫汇报进展的时候,特朗普正在那边嚷嚷着“必要时派军队接管运河”。 你觉得这样改写怎么样?
李嘉诚“精准切割”港媒心疼:成了“第一滴血” 更绝的是,李家玩的这个“精准切割”的把戏——内地和香港的港口一个都不卖,偏偏把那些被美国盯着的巴拿马港口整整齐齐打包卖出去,连港口的智能调度系统也一并送人,货船的数据直接就进了美军的情报网。 这下可好,咱们立马回手就是一张法律大牌。3月24日,《反外国制裁法》的实施细则正式生效了,不仅能追溯冻结交易资金,还能取消居留资格。网友们调侃说:“李嘉诚这下成了‘第一滴血’。” 港澳办连续三天发文狠批这种“递刀子”的行为,《大公报》更是直接发问:“霍英东当年是靠运物资支持抗美援朝,你倒好,现在是把港口直接送给美军?”市场那边反应也够猛的:长和集团的股价在短短11天里蒸发了上千亿市值,而厦门港务却逆势涨停——国资在港口行业开始“关门打狗”了。
李嘉诚父子的政治局饭局内幕 官方好话说了两遍三次,也没拦住李嘉诚家族把利益往国外送。这是被美国威胁了吗?还是说他们两边都押宝,在中美博弈里左右逢源? 李泽楷跑到北京,这是来唱戏糊弄大家呢,还是真打算跟家族划清界限? 结果就在全网都在骂“卖国贼”的时候,李家内部突然开始内讧了。
李嘉诚次子主动请缨“救火” 3月23号那天,李嘉诚的二儿子李泽楷跑到北京去参加高层会谈,结果一张他的照片在网上疯传。以前他爸老吐槽他说“只给钱不给权”,觉得他挺叛逆的,但没想到在家族最困难的时候,这家伙居然成了那个“救火的”。 有人透露说,这次李泽楷进京是带着“投名状”来的,意思是他愿意把自己公司在内地的数据中心项目跟国企合作。 这招其实挺符合李家的老传统——“分家避险”。2012年分家的时候,老大李泽钜接手了价值8500亿的实体资产,而老二就拿了钱去搞一些风险比较高的投资。
李嘉诚的“护巢”与“防火墙” 现在想想,这老爹(李嘉诚)其实是给全家人留了个“政治防火墙”呢。 不过呢,现在法律这块儿就像个铁幕一样罩在香港上空了。那个特首李家超也出来表态说要“依法审查”,而且咱们国家的代表团还专门飞去巴拿马那边去施压。 最厉害的就是《反外国制裁法》里的第19条:哪怕交易已经完成了,只要认定对国家安全有危害,照样能把资产给追回来。这就意味着,李嘉诚放在汇丰银行里的上千亿资金,可能就真的要变成“冻结肉”了。 嘿,历史这事儿真是挺有意思的,总是有点像啊!1950年的时候,霍英东冒着港英政府拿机枪扫射的风险,给内地运橡胶;到了2025年,李嘉诚呢,顶着十几亿人的骂名,给美国运港口去了。网友们翻出他家祖坟的事儿一查才发现,他爸李云经还是左宗棠义女的后代呢,祖训里写着“经世济民”。现在估计他家的祖坟都快被祖宗的怒火给掀翻了吧! 商业帝国和航母战斗群之间的终极对决啊! 4月2号交易截止日的前一晚上,太平洋那边上演了一出魔幻现实主义大戏:咱们国家的第三艘航母战斗群在南海巡航,巴拿马总统穆利诺直接对着美国说:“想要港口?没门!想要命倒是有一条!”
李嘉诚父子的焦虑与危机 爱国商人霍启刚在纪念他爷爷的演讲里说了这么一句:“棺材里到底是装着一颗爱国心呢,还是塞满了美金,历史会做出评判。”这话一出来,简直像一把尖刀直接捅进了李家的心口。 更要命的是,市场上还传出风声:说国家可能会全面接手长和在中国的生意,以后屈臣氏的货架上可能就看不到那些外国货了,全都是“中国制造”。这下可真是让人坐立不安啊。
别笑!你们的底牌比航母厉害多了! 特朗普这时候正在海湖庄园里哈哈大笑:“中国航母吓不倒我们这些资本家!”可他没想到,中国还有更厉害的招数呢。 你看深圳盐田港那些龙门吊,在夜晚的灯光下闪着红光,就像是在给那些资本家们发出警告:国家划下的底线可不是什么慈善晚会的红地毯,那可是插满了钢钉的禁区啊! 97岁的李嘉诚可能还记得,1997年他买下和记黄埔的时候,香港媒体还夸他“为中国人争了口气”。可是28年过去了,同样的港口交易,可能会把这个商业帝国变成钉在历史耻辱柱上的“现代东印度公司”。
|